标王 热搜: 加盟  中小企业推广  建材  服装  餐饮  互联网  企业营销  创业项目  网络推广  互联网创业找项目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知识库 » 正文

中国没真的的便利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24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865
核心提示:任何一个第一次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可能都领会过文明的震撼。...

任何一个初次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可能都领会过文明的震惊。

他们惊叹于日本人的文明、日本城市的整洁,当然,他们还会对日本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感到不可思议。

的确,在日本,便利店早已遍布全国,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之中。

2016年,日本平均每2329个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有24.6%的人每周至少去一次便利店。

便利店也不再是仅仅提供便利生活的消费场合,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现象,也孕育出日本新一代的生活和消费模式。

日本导演新海诚的《秒速5厘米》不止是一部少女心爆棚的动画片,其中对便利店极为写实的描写,也是日本世代生活的一个隐喻。

但在中国,绝大部分城市仍是便利店荒漠。

2016年,中国每3000人以下就拥有一家便利店的城市只有4座,且没一座城市的所有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的。

在豆瓣,有一个小组叫非常爱便利店,大伙在上面抱怨新去的城市没熟知的便利店,也推荐着在便利店的故事。

便利店到底为城市带来了什么?为何那样多人热爱便利店?中国大多数城市又为何是便利店荒漠?拥有便利店的中国城市,又差在了什么地方?便利店越多,城市越宜居毫无疑问,便利店第一是发达国家的产物。

上世纪20年代,便利店首创于美国,70年代起在日本和港台区域兴盛起来。

直到1992年,美国便利店连锁品牌7-Eleven才在深圳开了内地第一家店铺。

在今天,深圳与上海是内地便利店进步比较成熟的两座城市。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深圳基本上从2013年起就霸占着榜首的地方。

2016年,深圳平均每2354个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基本上已经与日本平齐,而且它还在以15.8%的速度增长着,进步前景仍十分可观。

而上海,在2016年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中居于第七,平均每3369个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增长率为10.8%。

至于便利店品牌,上海和深圳均已超越10家。

从便利店在中国的扩张轨迹不难看出,便利店的进步与城市的经济进步水平和宜居程度息息有关。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便利店在一座城市的普及程度,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度和城市的生活舒适度。

便利店越多,城市越宜居。

东京、香港、深圳这类便利店繁多的城市,基本上都是经济进步水平较高且比较宜居的城市。

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自2006年起每年都会发布宜居城市报告,其中一项指标考量是生活品质,东京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宜居城市榜首。

而深圳也在中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榜单的前十之列,在公共服务设施便捷性评价方面,上海和深圳分别居于第一和第三。

便利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宜居程度的规范之一。

一个区域要想拥有便利店,第一你得足够富有。

便利店进步风生水起的日本、香港和台湾,人均GDP都在两三万USD以上。

而在中国大陆,领衔便利店市场的上海、深圳,2016年人均GDP分别为1.7万USD和2.5万USD。

事实上,业界总结出一条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USD时,便利店起步进步,买家开始同意便利店的定义;人均GDP达到5000USD时进入飞速发展期,便利店的形态与客户的需要开始结合,市场化程度明显,便利店的特点鲜明;人均GDP达到1万USD时进入爆发增长期,各品牌开始整理,优胜劣汰。

不是大家都配拥有便利店的。

不过大家可以看到,假如单纯以人均GDP来衡量,早在2011年,内地区域就已经有3个直辖市、40个地级行政区人均GDP达到1万USD以上。

2016年,GDP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其中排名第5的天津人均GDP为1.7万USD。

按便利店发展趋势,这类城市的便利店早应该进步成熟,但以天津为例,在2016年城市便利店进步指数排名中,天津居于第35名,为倒数第二,平均每1.6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且2016年天津便利店还出现了5.9%的负增长。

为何会如此?最最重要是什么原因恐怕是,在衡量这类城市的GDP时,没考虑到这类城市的GDP结构。

以天津为例,工业在天津GDP中的占比太高,2016年,第二产业在天津经济结构中占比高达44.8%。

在城市便利店进步指数排名中垫底的重庆、大连等城市,概莫如是。

而便利店发达的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为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日本、台湾也都是服务业在GDP中占主导地位。

而且,人均GDP不等同于一座城市的经济进步水平。

假如大家看一看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发现,2017年上半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585USD,便利店进步相对成熟的深圳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已达到7491.5USD。

中国,便利店荒漠这也就能讲解,为何中国大部分城市依旧是便利店荒漠了。

由于你的经济进步水平根本就还没资格叫你拥有便利店。

不过,这个讲解并不全方位。

由于除去经济进步水平以外,人口密度对便利店市场的发展也有着要紧影响。

从国际便利店业态进步的经验看,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便利店进步得最好,如日本人口密度较大,购物中心的地址选择遇见了瓶颈,这对便利店的进步却是良机;香港也这样。

而美国人口分布相对分散,购物中心进步得最好,便利店则多为加油站型便利店。

这可就愁坏了那些职住离别的城市。

以北京为例,便利店集中分布在东北部,特别以工体附近密度最高,而这类地方是北京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而便利店分布稀疏的西南部,以居民区为主,在白天几乎沦为空城,客流量很难保障,租金又高,便利店地址选择只好绕开这类地方。

而且,过去在北京,店铺搭载的餐饮项目是审批雷区,这对于以鲜食为主要盈利点的便利店来讲,无疑像被扼住了三寸。

要了解,鲜食支撑起了便利店的半边天,60%-70%的便利店买家会购买鲜食商品,7-11的鲜食与日配产品的销售占比达61.6%,全时便利店的鲜食销售占比将近41%。

但据报道,之前除北京外的全国其他区域,便利店仅需向食药监局获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就能经营盒饭、关东煮、饭团等食品类项目,而在北京经营的便利店需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也就是说,便利店做餐饮需要和餐饮企业一样经过严格的审批。

不过,从2016年11月起,北京食药监局放宽了对便利店食品的审批标准,设置了专门的合适简餐审批的政策。

便利店申请餐饮项目经营关东煮、寿司、盒饭、包子等非现场制售项目,仅需符合熟食类需要即可。

这对于常常在半夜徘徊一公里也买不到一瓶水的北漂族来讲,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只不过即使解决了食品审批的问题,职住离别的问题依旧还在,除此之外还有缺少临街门店资源,房租、人力本钱与配送本钱高的问题等着解决。

而且,北京、郑州等北方城市缺少夜间消费习惯,这对极为重视客流量的便利店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难点。

所以,即使是在北京,北漂族们也常常为遍寻宽阔的马路却找不到一家便利店而感到无比心塞,偶尔在小区里会看到一家小卖部,虽然买不到罗森的冰皮月亮蛋糕和全家的关东煮,能买到一杯泡面已经叫人感动到流泪。

事实上,分散在小区的这类小卖部(亦称夫妻店)们,在中国反而仍有很大的存活空间。

据凯度零售统计,现在中国有将近700万家包含夫妻店在内的小店,它们贡献了整个零售途径40%的交付量。

其中约30%的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

即使是在北京,如此的夫妻店也到处都是。

这类夫妻店一般开在人口聚集的社区、学校内或附近,面积不大,以经营食品饮料和锅碗瓢盆等日用品为主,家族经营,店主为夫妻、子女或亲戚,且租用普通民居,所以门店经营本钱较低。

实体门店装修比较差,店面简陋,且货源分散,效率低下。

2016年十月14日,在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的小学内,孩子们下课蜂拥至学校的小卖部里,在小卖部的零食中挑选五毛钱一包的辣条 /视觉中国但这类处于传统零售链条最末端的夫妻店们,营业时间长,离小区买家又足够近,老板熟知门店周围状况,有着稳定的熟客互联网,且价格实惠。

因此,相较于标准化装修、货源统一且价格一般贵于超市的连锁便利店而言,夫妻店反而拥有没办法替代的优势,这在一定量上削弱了便利店的竞争优势。

中国便利店不可以然而,这类小卖部终究是传统零售业的末端,它可能可以满足最基本的平时用品需要,却没任何增值服务,商品水平也很难保障。

事实上,真的的便利店与其说是一个兜售货物的消费场合,不如说它是一个一站式服务中心。

在日本和台湾,便利店几乎能满足你的全部平时生活需要。

日本小说《便利店人间》的作者就表示,作家是单独工作的职业,而便利店则是她与现实唯一的连结,拥有完美生活指南的便利店,让我得以成为这世界正常的零件。

便利店已经成为他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便利店就是城市之光。

在日本,发达的便利店系统被誉为国民的生命线。

便利店基本上也囊括了从快递、邮政、干洗到影印、传真等平时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甚至可以缴纳保险、税金等各类非公共事业费,便利店就等于一站式服务中心。

据报道,单纯只为了购物进入便利店的客户只占20%。

前几年,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红极一时。

在这部剧中,绝世好男性李大仁陪程又青在便利店加班。

出目前便利店的程又青,褪去了白天当白领时的强势与精致妆容,她可以素妆、脱下高跟鞋,甚至可以随心所欲拿起手边的一支圆珠笔就盘起发,恍若在家一样轻松自在。

但如此的场景几乎注定只能发生在台湾。

在台湾,基本上任何一家便利店都有宽敞、明亮,带WiFi的休息区,但中国大陆的便利店常常一张桌子也容不下。

在上海便利店,经常见到的是墙边或窗边的一排小桌板,仅提供一个站着吃东西的空间。

由于租金实在是太贵了,且买家也还没培养在便利店吃东西的习惯。

在寸土寸金的魔都,便利店经营者需要审慎考虑便利店的面积,与有多少人想坐在便利店里吃东西。

据罗森的调查,大概不到10%的客户想坐在便利店里吃饭。

但在台湾,便利店的座位区愈加大,除去购物、用餐,便利店欢迎老友聚会、学生做功课、商务人士谈工作,帮助职场女人接送孩子的义工,甚至会将孩子的集合点设置在就近的便利店。

在某种程度上,便利店已经成为了社区中心和旅游中心。

事实上,早在2000年开始,台湾便利店的增值服务就开始大爆发。

以台湾7-11为例,2005年,7-11设立ibon,几乎将全部服务集成这台多媒体数位机上,包含储值、交费、买火车票、网上购物收货、复印、申辩服务......台湾便利店还免费开放卫生间,与结合当地推行的垃圾不落地,推出助你免费丢垃圾服务,帮助那些对不上垃圾车时间点的居民处置垃圾。

据报道,截止到2015年8月,7-11的增值服务项目已多达700多项。

台湾便利店的多项增值服务,不只使便利店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融入了每一个台湾人的生活之中,还为便利店带来了丰厚的价值。

据报道,台湾便利店服务项目营收所得,占整个净收益的30%以上。

但在中国大陆,这类增值服务的进步却没成气候。

一是由于已经有支付宝等平台提供交费、票务等生活服务;二则是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管控严格,特别是公共事业类服务。

快递+便利店的商业模式成就怎么样,也让人存疑。

据报道,2013年,上海某便利店公司与某电子商务合作代收包裹,但因为包裹量巨大,加上不断降低的佣金,此项服务已不足以平衡运营本钱。

这家公司已经于2016年上半年中止了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作为中国大陆便利店领头羊的深圳,便利店品牌超越10家,而门店规模最大的是来自东莞的当地品牌美宜佳。

在成都,除7-11、全家等日资便利店与红旗连锁、互惠超市、红艳超市、舞东风等当地便利店以外,9010、GOGO等适应年轻群体消费的新兴便利店在成都街头接连冒出,连锁O2O便利店也开始兴起。

2017年5月24日,上海,上海南京西路地铁站全家店现老鼠趴盒饭上,事发店已停业整顿。

当天晚上,在坐落于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站站厅层的全家便利店,看到该店店门紧闭,门口张贴着告示称内部整修表面上看,这类便利店就像是7-11的彩条便利店的翻版,但走进来之后你会发现,不少便利店品牌用的是同一家供货商,有些即便打着各家便利店的logo,生产地址也在同一个地方,商品同质化紧急。

一些还没有成气候的小型便利店,大都没鲜食,或者鲜食只是点缀。

大部分当地便利店只不过形似而神不似,学到了日资品牌外在的皮囊,却没学到其真的的内核。

与外资品牌相比,这类当地品牌更像是传统杂货店的升级。

虽然两者都开放代理,但外资企业对代理的需要愈加严格,且供货途径统一,物流冷链保障强大。

而这类当地品牌管理松散,代理需要低,店主经营的自由度非常高,标准化程度低,店与店之间的陈设、风格可能完全不同。

除去商品同质化紧急,服务态度与水平也很难与日本、台湾相提并论。

且中国大陆便利店扩张疯狂,致使代理店水平堪忧,2016年315,全时和好邻居被查供应卖过期的关东煮,以至于全时不能不中止特许经营加盟,重新调整和代理主之间的合作模式。

《春娇与志明》里,偶尔回香港的春娇,不能不不远万里地带一盒7-11的肉酱意粉到北京给志明,但倒霉的你,就只能看电影充饥了。

 
关键词: 开店资讯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就要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